春節是由原始社會的“臘祭”演變過來的。古時候,一年農事完畢,人們都要舉行隆重的活動,報答上天的恩賜,企盼來年有個好收成。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漢代,過年已成爲一種普遍的社會習俗。關於過年的來歷,還有一個傳奇故事。相傳遠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每年歲末,就出來爲非作歹,吞噬人畜、毀害莊稼。人們爲此擔驚受怕。後來,聰明的老人發現 年 怕紅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紅紙, 年 一出來,人們就聚衆燃竹。燃燒的竹子不斷炸出巨大響聲,嚇得 年 撒腿就跑,再也不敢騷擾人間了。人們慶幸沒有被 年 吃掉,第二天清早便相互祝賀,擺起豐盛佳肴,慶祝平安無事。由此便形成放鞭炮、拜新年的習俗,並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