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太空里的航天員,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己在太空里長高了,而且非常明顯,最多的可以長高5,5厘米。這是由於太空中的失重在作怪。由於沒有了重力,一切都沒有上下之分,人體脊骨的椎盤會擴展,所有的關節也會鬆弛、間隙增大。幾十個關節的微小擴張疊加起來,就會使身體明顯地增高了。不過,這個現象一經回到地面,幾小時後就會消失。

  在地面上,人的身長在一天中也會有所金化,早晨起牀時人的身體最高。這是因爲經過一整夜平躺在牀上,各個關節都處於鬆弛狀態,情況與太空中有點相似。當然這不是因失重造成的,所以並不嚴重,頂多也只會產生約1厘米的變化量。

  失重環境,對人類是一種新的財富。我們可以在太空中利用失重去製造出許多在地面上不能或很難製造出來的高、精、尖產品,完成許多在地面上不能進行的科學實驗。但是,對航天員的身體來說,失重卻是一種不能避免的「災害」。

  人長期在地面的重力場內生活,地球重力吸引血液向下流動。在失重環境裡,血液被重新分配,下肢血量減少,頭部血量增多,致使靜脈壓不再起作用,血液中的水分會過多丟失,使得血液變得又濃又黏。在失重的環境裡,人體骨骼受力減少,時間一久,肌肉萎縮,骨骼變得鬆脆,特別是骨骼內鈣和磷的喪失,使航天員返回地面後變得軟弱無力、舉步艱難。失重還會引起血液中紅細胞和淋巴細胞減少,免疫能力減退。在失重的環境中,大多數航天員還會發生前庭一中樞神經反應,出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暈眩、工作能力下降,即所謂的航天運動病。

  爲了儘量消除失重對身體的影響,除加強航天員的訓練、合理的作息制度、合理的飲食和營養外,體育鍛鍊和藥物預防也有一定的效果。在未來的星際航行時,由於失重的時間相當長,還可以在太空飛行器內製造一種人工重力,以徹底解決這個航天醫學的大難題。